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REOF方法的海南岛人体舒适度特征分析
林颖仪,王式功,马盼,张京红,张亚杰
干旱气象    2021, 39 (5): 838-84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5-0838
摘要437)   HTML171)    PDF(pc) (5825KB)(1833)    收藏

利用1980—2018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52—2012)对海南岛气候季节进行划分,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方法计算人体舒适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对海南岛季节人体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获取海南岛气候康养的最佳舒适区域。结果发现:(1)海南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2.9~25.3 ℃,年平均雨量为1157~261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4%~86%之间,年平均比湿在14.8~16.4 g·kg-1之间,十分适宜康养旅居。(2)与常规气候统计相比,气象行业标准更符合海南岛的季节划分。其中,海南岛夏季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春、秋两季为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表明海南岛无冬,最佳的气候康养时段为春、秋两季。(3)春、秋季海南岛人体舒适区可分为琼北、琼中、琼南3个区域,整体上以琼中为最佳舒适区,且3个区域近39 a来气候稳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北京市24 h变温对冠心病和脑梗死急诊人数的影响
陈蕾, 马盼, 黄开龙, 宋文超, 张梦, 王式功
干旱气象    2021, 39 (3): 494-506.  
摘要279)      PDF(pc) (1924KB)(1566)    收藏
利用2008—2012年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冠心病和脑梗死的急诊病例共36 458例,基于日-地关系对变温的根本性作用,总结不同节气的24 h变温分布特征,以此划分正、负变温主导期并分层建模,量化24 h变温对两类疾病急诊风险的短期效应。结果表明,冠心病在年内的两个发病高峰正好对应正、负变温较强的时期;而变温幅度较小且正负变温过渡的阶段,心脑血管发病人数也最少。时间序列模型揭示,正变温对冠心病的短期滞后影响较强,中青年人(≤65岁)及相对老年群体(>65岁)风险更高,相对风险值(relative risk, RR)为1.31;无论季节背景如何,老年冠心病人对负变温敏感,同样存在短期滞后性。对脑梗死病例而言,在负变温主导期发生的正变温对青年组(<45岁)影响最大(RR=1.23),效应即时产生。因此,24 h变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短期影响显著,其影响程度与季节变温趋势关系密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长寿鸟白鹤迁徙的气候养生内涵探析及启示
王馨梓, 郭勇, 郑江平, 马盼, 林颖仪, 乐满, 王式功
干旱气象    2021, 39 (2): 309-31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2-0309
摘要357)      PDF(pc) (1830KB)(1777)    收藏
利用1959—2018年我国白鹤迁徙路线上17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1961—2019年中国大陆547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白鹤栖息地和迁徙途中主要气象要素变化范围,并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对白鹤栖息地以及中国大陆547个站点的人体舒适度进行分析,探究白鹤迁徙过程中蕴含的气候养生内涵。结果表明:白鹤栖息地及迁徙沿途停歇地的气温在0~15 ℃之间,相对湿度60%~80%,平均风速2~3 m·s-1,气压1005~1018 hPa,总体上白鹤以追求气候凉爽湿润、风轻天高为目标,全年90.83%的时间生活在凉爽、凉、微冷的等级范围内,通过迁徙“祛暑避寒”得以长寿,这为老年人群的候鸟式旅居提供很好的借鉴。中国大陆人体舒适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互补的特征。夏季,我国东北、西北及西南部分地区气候较为舒适;冬季,华南沿海、海南等地区气候较舒适。这些地区主要城市的广义舒适域时段,可为老年人群候鸟式旅居提供参考。此外,在避暑或御寒的旅居过程中,适当的中途停歇能够缓冲环境的不适应,从而有效降低或规避短时间内因气象要素变化大而造成的旅游健康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气象条件对深圳市罗湖区上呼吸道感染就诊人数的影响
黄开龙, 林锦春, 马盼, 黄文静, 陆俊翔, 唐小新, 王式功
干旱气象    2021, 39 (06): 995-100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6-0995
摘要316)   HTML399)    PDF(pc) (3097KB)(1761)    收藏

基于2014—2018年深圳市罗湖区49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的逐日就诊人数和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利用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上感就诊人数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广义线性模型(GLM)等研究不同气象要素与深圳地区上感就诊人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罗湖区上感就诊人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3—4月、夏季7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时段,分别对应24节气中的清明、小暑、小寒节气。DLNM反映气温为主控因素,它对上感就诊人数的影响以冷效应为主,相对风险(RR)在滞后4 d达到峰值(RR为1.041,95%置信区间为1.022~1.060),且女性较男性、中老年人较少儿更易受冷效应的影响;其次是暑期的热效应和春季温度多变的影响。湿度影响主要表现为低湿效应,其相对风险在当天达到峰值(RR为1.058,95%置信区间为1.049~1.068)。气压和风速影响则表现为高压效应和大风效应,RR在滞后1 d达最高。总之,深圳市冬、春季冷空气活动及其所反映的低温、低湿、大风等产生的冷效应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夏季持续高温的影响,两者都应予以重点及时防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